学校新闻

【光明网】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推动中西医结合应对重大疫情常态化

时间:2020-04-17 21:42:55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张淼  作者:王冬  点击: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大流行病”,正在世界各国持续肆虐。截至北京时间4月13日,已经在全世界206个国家地区发现1773084例确诊病例。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领导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采取科学防控策略,只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3月23日宣告“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取得惊人成就的一系列经验中,坚持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协同作战无疑是我国抗击新冠肺炎治疗方案中的亮点,中西医结合成为抗“疫”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

中西医结合救治应对重大疫情具有明确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二者各有长处与优点,疫情大考也加速中西汇通、中西医学优势互补、融合发展。西医强于病毒鉴定、相关药物和疫苗的研制、危重患者生命支持等;中医药防治瘟疫的理论在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辨证论治、扶正祛邪,提高自身免疫力,激发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中医在治疗患者时,可充分利用一切现代医学技术和西医治疗方法,更好开展救治应对疫情。新冠肺炎临床救治已再次证明:中西医结合与单纯使用中药和西药相比,能较快地改善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核酸转阴率,有效减少轻型和普通型向重型、重型向危重型的发展,提高治愈率、减少病亡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疫情会议部署和调研时提及“坚持中西医结合”。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强调要不断完善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中医药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坚持中西医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诊疗方案是中医和西医共同并肩战“疫”、共同智慧的结晶。从“非典”、甲型H1N1流感,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西医结合在屡次战“疫”中取得的辉煌战绩不断说明,中西医学的深层互通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发展和推进健康水平提升的必然趋势。

然而,长期的中西医之争,西医对中医的偏见以及一些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充斥着“黑中医”的声音,西医医院中医科薄弱,有的甚至没有中医科,中医医院中医弱化,不少中医学生毕业转行西医等等,使得中医药学科被边缘化。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有些定点医院对中医药重视不够,客观上是因为早期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不足,但更多是西医对中医药的边缘化,导致中医介入参与度不够,影响了中西医合力的发挥。随着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性,中西医结合在新冠肺炎医疗救治、预防和康复阶段的显著作用才逐渐被认识。但遗憾的是,依旧有不少人对中医药在抗“疫”中的战绩视而不见。

既然中西医防治疾病有着独特的理论,中西医结合医疗救治应对疫情也实际展示了成效,为什么中西医结合在医疗救治应对疫情还有不同的声音?这说明中西医结合救治遇到了一些管理机制不足的问题。如何能在今后更好地运用中西医结合救治,就需要研究总结以往应对重大疫情中的中西医结合救治的经验和教训,构建有效的中西医并重且互学互鉴、协助配合、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应对重大疫情的应急管理体系,推动更好运用中西医结合救治应对重大疫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联合发文要求,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强化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提升临床救治效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推动中西医结合应对重大疫情常态化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构建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应对重大疫情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中西医结合救治应对重大疫情的组织机制。建设健全完善的中医药行政和技术管理体系,在各级应急基地和应急队伍加强中医药力量,健全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早期介入机制,把中西医结合贯穿在应急响应、检测预警、医疗救治、康复教育全环节。加强中医医院的建设,推动中医医院创建公共卫生临床救治中心,设置独立传染病区。补齐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建立常态化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中医配置,强化中医药人群预防和检测预警建设。不仅要建立中西医联防联控机制,更要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统一指挥机制。把中医药纳入到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法规中,建立起一个中西医优势互补,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

二是完善中西医结合救治应对重大疫情的运行机制。聚焦应急管理体系“一案三制”,理顺政府内部关系,在重大疫情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医疗救治和总结评估四个阶段完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促进中西医结合防治模式高效运转。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加强人员准备、资金准备、物资储备、信息化准备,保障中西医结合防控措施第一时间介入。监测与预警阶段,建立中西医协同监测的常态机制。医疗救治阶段,建立不同级别应急响应机制下中西医结合的预防、治疗、会诊、康复等协同机制。总结评估阶段,建立中西医结合应对疫情的评价机制,总结梳理中西医结合参与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效果。

三是完善中西医结合救治应对重大疫情的动力机制。调查分析中西医医疗人员对中西医结合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从认知根源分析影响中西医结合的因素,设计有的放矢的动力机制使中西医双方各展所长,在相互配合中加深认同,推动中西医结合救治应对重大疫情的常态化、自动化。

四是完善中西医结合救治应对重大疫情的约束机制。疫情是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全球范围所有人的健康,疫情发生时,防控措施理应具有强制性。对中西医结合防控疫情方案进行循证研究,对有明确效果的中西医结合防控方案要有推行政策和实施指南,建立相应的规范制度。

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彰显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建立有效机制,更好发挥中医药在流感等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要“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改革完善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

疫情的归零不等于战“疫”的结束。如何更好地运用中西医结合应对疫情,需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理顺畅通中西医双方协同防控的路径,确保中西医结合应对重大疫情成为常态化的应急管理方案,让中西医结合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33号

粤ICP备05084331号  南方医科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