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陈晓光做客央视新闻介绍基孔肯雅热蚊媒的生物学特性及新型监测工具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浏览次数:

8月2日,我校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晓光做客央视新闻频道,介绍了他和团队针对媒介蚊虫及其传染病防控所开展的相关研究。针对当前广东地区暴发的基孔肯雅热疫情,他形象地介绍了媒介伊蚊"跳跃式产卵"——“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生物学特性,指出“清积水”的关键是寻找伊蚊的各类孳生地并将其消除。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媒介蚊虫(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基孔肯雅病毒所引起的疾病,目前已在119个国家和地区流行。7月14日,佛山发生了一起由外来输入感染引起的本地暴发流行。7月16日下午2:30,南方医科大学陈晓光、周晓红教授团队携带多年研发的“秘密武器”抵达顺德乐从。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局、省疾控中心、顺德疾控及当地卫生健康部门联动下,短短24小时,一张覆盖5个社区/村的监测网络迅速张开:3台MS-400自动化监测仪进驻葛岸村、腾冲村和兴乐社区,50个高效诱卵桶同步布点。有了这些高效智能化设备编制的捕蚊“蛛网”,一套捕捉、监控传播基孔肯雅热元凶伊蚊的天罗地网已经在主要疫点织就而成。

截至8月1日,这群“电子哨兵”已在顺德连续运行17天。监测结果显示此“天罗地网”能够敏感、特异、实时地监测媒介蚊虫的种群密度,为媒介蚊虫的精准消杀和防制效果的及时评估提供科学指引。目前,这套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和省疾控局试点推广的“技侦系统”,已在佛山多地投入使用,并已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布放。

近年来,陈晓光团队因应媒介蚊虫及其传染病的防控需求,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盖茨基金会、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项目等资助下,研发了媒介蚊虫新型监测和控制的系列技术和工具,如:“天罗地网--基于互联网的蚊虫监测与预警体系”“引蚊入瓮--基于人工孳生陷阱的蚊虫防控装置”“以毒攻蚊--基于蚊浓核病毒的精准生物杀虫剂”“去伪存真--基于抗性机制的杀虫剂使用与管理”“变雌为雄—基于性别决定的新型蚊媒控制技术”“全民皆兵--基于手机微信的蚊及孳生地拍照app”等。“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希望这些科技成果能够赋能媒介蚊虫的防制,为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防作出贡献。


新闻来源:https://news.smu.edu.cn/info/1016/119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