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下半年(第72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拟资助项目名单公布,我校博士后共获资助60项,再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第10,连续8次排名独立医科大学第一。
按一级学科分别统计获资助项目数及在全国立项数占比,我校的基础医学(8项,占比11.1%)、中西医结合(3项,占比13.0%)、中药学(3项,占比7.7%)三个一级学科,均位居全国第一;临床医学学科获36项资助,占比8.1%,排名全国第二。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博士后工作,2018年初召开的学校博士后工作会议明确把博士后队伍定位为学校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人才队伍的“蓄水池”、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
五年来,学校共招收博士后987人,在站规模从161人扩大至657人;博士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项,其中2022年获批90项,占全校立项总数比例从10.6%提高至26.5%。
学校博士后工作坚持扩规与提质并举,博士后入站平均年龄从31.1岁降至29.9岁,A岗博士后比例提升至60%,全球TOP 200高校博士比例提升至14%,7名博士后入选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简称“博新计划”)。出站博士后中,为学校遴选输送高水平师资194人,包括高层次人才14人、国家“优青”1人。
学校新增设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3个流动站在五年一次的综合评估中获评“优秀”等级。博士后工作为学校的学科综合实力与业内排名的显著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作用。
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进程中,在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征程中,博士后工作将精准把握、紧密围绕“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人才队伍的蓄水池、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三个定位,持续拓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为学校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