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国际教育学院的欧东,来自非洲的乌干达,我的专业是临床医学,我是一名中国政府资助的全额奖学金留学生。
对我而言,能够来到中国读书是一件幸运的事情。我至今还记得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内心那份激动与紧张,我,要来中国读书了!经过同济大学一年预科的学习,我的中文从零基础到可以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我终于在2015年的秋天来到了南方医科大学,成为了一名医学生。我对自己未来五年大学的生活充满期待,对自己充满信心。
我的大学是从顺德校区开始的,我十分喜欢那里,虽然我现在已经到了广州校本部,但在我心中它永远是最美丽的校园。置身在美丽的校园中,我很快就遇到了“麻烦”。对语言还有点自信的我,发现自己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那些医学汉语词汇对我来说就像是“天书”一般难以理解。为了能够在课堂上听懂老师在说什么,为了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我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我要提前从课本上找出老师下节课要讲的章节,把书中的文字用英汉字典一个个翻译成英文,再去用英文版的教材通读理解一遍,直到把每一个词、每一个概念都弄懂。当我的中国同学已经休息的时候,我还在为着能够听懂下一节课而努力着。我的老师和同学们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他们用自己的宝贵时间帮我提高中文水平,帮我解读课本上比较复杂的内容。现在,我可以自信地说我已经能全部听懂老师讲课内容了。遇到的另外一个“麻烦”就是考试。因为和中国同学一起上课,我们的考试也是以机考的形式进行。每道选择题都有固定的时间,当我读懂题目意思的时候,时间可能就快要到了,所以很多时候我只能匆忙选择一个答案而丢掉分数。
在南方医科大学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作为奖学金学生,学院每年都会组织我们参加以“感知中国”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和文化交流活动。入学以来,我参加了国际教育学院组织的体验河源、梅州客家文化之旅,也去过茂名参观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遗迹,并有机会与茂名石化进行交流,感受中国化工企业的先进生态理念。我还是一个运动爱好者,去年代表学校在广州地区第十届中外友人运动会上获得足球比赛第四名。上学期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上,我也拿到了3块金牌。我是班里的留学生班长,在工作中我亲身体会到中外学生交流互动的重要性,因此,从去年10月开始,我和其他几名留学生朋友在国际教育学院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搭建了中外学生语言学习角,我们组织了两期中外语言交流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响,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留学生们可以慢慢地变成“中国通”,而中国同学则成为“世界通”。
学习和活动之外,我也尝试着积极适应和融入到中国的日常生活中,感受这里的风土习俗和有趣见闻。作为一名外国人,这种适应和融入是一场更大的挑战。刚来的时候,我走在大街上,可能是因为顺德的外国人没有广州那么多,我自己能深刻感觉到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这让我有点失落,也有点担忧。但我一直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他们既有其他国家的同学,也有中国的同学,他们的善良与友好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和信心。现在,我已经逐渐适应了这里的饮食、文化和生活节奏,大概唯一没适应的就是广州的天气,夏天真的很热,比我的家乡要热很多很多。
(作者:ODONG, CHRISTOPHER,中文名:欧东,南方医科大学乌干达籍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文授课),留学生班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