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燕,珠江医院创伤骨科护士。
去年的这个时候,是我过上的第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护士节。莫名激动和欣喜。告别象牙塔,戴上一顶燕尾帽、披上一袭白大褂,我有幸站在白衣天使的队伍,时刻与生命同行,肩上始终不敢放下的,是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三分救治,七分护理”,护理工作从来不是可有可无。100多年前,近代护理学奠基人南丁格尔率38名护士抵达前线,不分昼夜为伤病员清洗伤口、包扎换药,仅半年时间受伤战士死亡率从42%下降到2.2%。“提灯女神”一盏“生命之灯”光芒穿透时空,今日更多的护士奋斗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一个突发事件中飘过她们匆匆而过的白衣倩影,每一场与死神的拔河中流下她们的汗与泪,每一刻生命的呵护与照料响起她们的叮咛。
第一次单独上夜班,紧张却强装镇定
十年寒窗苦读,站在高考的关口,我郑重挑选了自己念念不已的护理学专业。大学期间勤奋学习,期待自己能够单独出来上班,成为一个优秀的白衣天使,靠自己的能力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后来我到珠江医院轮转科室实习,参与到“实战”当中。在创伤骨科,同事们友好互助,集体氛围好,相处融洽,骨科病人虽然不能下床走路,但是沟通交流都毫无障碍。在学期间,不懂就问,倍加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完成任务,最终我真正加入到这里的大家庭。
上岗后第一次值夜班,一个人早早来到科里报道,回想老师教的流程、夜班会遇到的突发情况以及应对措施,还将它们一一写在白纸上。单独值夜班对于当时的自己是一个挑战,为病人打针,遇上病人血压高、骨折叫痛……多个事项一并袭来,忙得恨不得自己一分为二来处理。那天夜班,科里有一个全身多发伤危重病人,长期卧床,需要心电监护,气管切开处连接氧气,经常会有大量痰液吸出。以前实习期间轮转科室都是比较少遇到吸痰的病人。当时内心很紧张,怕自己操作不规范给患者带来问题。但穿上护士服,在家属面前就是希望。为免家属担心,我内心虽然紧张,但外表装作很镇定,按照每一步操作步骤认真把吸痰流程进行下去,用听诊器听,感觉患者痰鸣音没有那么强烈了,心里才慢慢踏实下来。
第一次值夜班的最大感觉就是时刻保持脑子清醒,分清轻重缓急,将事情一件件处理好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平时就要将该学的每一项护理操作技能认真掌握,临床工作上才不会心里没底。上岗半年多来,我已值过多个夜班,能够熟练应对不同情况。
疲累与繁琐中,永不忘的是初心
创伤骨科是我从象牙塔走向临床工作的第一站,来到这里更多是骨折的病人,在病床上躺着打针治疗。测血压、测血糖、打针、发药、做理疗、执行医嘱、写护理记录单、交班……在这里的每一天,既疲累,又繁琐。
繁琐中,也会收获更多的感动。有一位老奶奶股骨粗隆间骨折,躺在床上大小便都成了问题,时刻需要有人照料,心情很低落。“以前还经常去喝早茶跳广场舞,现在只能躺在床上……”老奶奶还不习惯由正常人到病人的角色转变,甚至不愿意配合治疗。在每次治疗中,我都耐心跟她沟通交流,让她慢慢接受,并且配合治疗,慢慢地,我成为她最信任的人。她的心情好起来了,常常和我谈天说笑,我们之间护患关系变得更融洽。在出院的时候,她说:“多谢你一直照顾我。”那一刻,心里涌起的是满满的暖意。
救死扶伤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也是我们在每日的繁琐中需要永不忘怀的初心。“三分治疗,七分疗养”,站在守护生命的第一线,我始终坚持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服务患者,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平凡岗位上,用我真情和爱心去善待我的周围每一患者。应对患者渴求的目光,我们义无反顾;应对工作的一惯平凡,我们从容不迫;应对肩负的神圣职责,我们兢兢业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