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学校组织召开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动员暨国家“双万计划”项目培育建设任务布置会。副校长文民刚,教务处领导,各学院主要领导、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学办负责人、拟申报教学成果奖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共70余人参加会议。
教务处副处长朱汉祎从教学成果内涵、奖励范围、组织形式、人员要求、成果要求、材料要求等方面详细解读了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组织文件,布置了本届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及省级教学成果奖遴选推荐时间安排。
教学成果奖主要奖励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的集体和个人;奖励重点是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可推广性,在教书育人、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产生明显效果;主要包括思想观念更新、培养机制改革、培养模式创新、学科专业结构优化、教学质量保障、内容方法改革、实践育人改革、优质资源共享、管理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从2019年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从原来的4年1届改为2年1届,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支持长期从事公共课、基础课、实践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承接国家、广东省和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形成的成果。
教务处副处长夏欧东从获奖项目数量、获奖高校分布、获奖成果类型、评审指标体系等方面分析介绍了近3届国家教学成果奖医学类获奖情况。据统计分析,获奖成果多紧扣国家医学教育改革要求,注重立德树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导向,让学生受益,且多校合作获奖成果比例逐年加大。
2019年起,国家将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版,实行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到2022年建设一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一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同时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到2020年,认定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打造一大批国家“金课”和地方“金课”。结合学校实际,会议提出了2019-2021年学校建设国家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工作举措。会议围绕“双万计划”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解读,对“双万计划”项目培育建设任务进行了布置,任务到单位、责任到个人,定期检查、定期督导,力争取得好成绩。
文民刚指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及申报工作,本次成果奖申报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结合成果奖申报要求,积极做好资源整合、材料撰写、成果申报工作,学校将组建省教学成果奖审修专家团队,对申报项目予以全过程指导和支持。文民刚强调,国家“双万计划”建设项目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与学科评估、专业认证、专业评估、学校声誉等息息相关,各单位要按照学校统一部署要求,扎实推进项目培育建设工作,确保在新一轮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
与会人员围绕教学成果奖申报、国家“双万计划”项目建设进行了交流讨论发言,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