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学校首页 > 正文

博雅讲堂:一次受阅,一生荣光

时间:2019-10-22 20:05:53  来源:博雅书院   编辑:张淼  作者:文:刘肖琴/图:索斯琴、周俊颖  点击:

10月18日,博雅书院邀请了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活动的文职人员方队正式队员黄智平(现任南部战区总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担任博雅讲堂第27讲的主讲人,讲座以“一次受阅,一生荣光”为题,书院300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黄智平分别从“文职人员方队”和“传说中的阅兵村”、“细节铸就阅兵”几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他穿着阅兵当天穿过的一身军装,身姿挺拔,声音洪亮,带领大家“走进阅兵”。

我们是文职人员方队

黄智平指出:“国庆当天共有徒步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其中,徒步方队又分为文职人员方队、武警方队和民兵方队。文职人员方队在颜色上以孔雀蓝为代表。文职人员方队总共在1000人中选拔了400人参加,其中正式队员350名,预备队员50名。在这群人中,年龄最大的有40多岁。训练时间总共是210天,其中,在阅兵村训练120天。”

传说中的阅兵村

“阅兵村”,这是一个大家相对陌生的地方,但是黄智平告诉大家——受阅人员在这里接受了120天的训练。阅兵村的每一栋楼都是一个天地,在阅兵村里,线和面是阅兵村的灵魂。每条线之间间隔75公分,为的是让大家走出均匀的步子。表现不好的,很有可能被通报。出了宿舍门,门外也是一条条的线,每一步也是75公分。正是有了这样严格的要求,才有了阅兵当天整齐有序的步伐和排面。

除了线和面,黄智平还提到了“模拟天安门城楼”。为了帮助大家找到阅兵的感觉,阅兵村还专门建了一个“模拟天安门城楼”,与真天安门1:1大小,为的就是让大家把每一次的训练都当做正式的阅兵来对待。

细节铸就阅兵

阅兵的成功,离不开阅兵前每一个细节的打磨。黄智平从“眼神”、“精确”、“着装”、“演习”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他指出,为了充分展现受阅人员意气风发、威严彪悍的精神风貌,除了步伐之外,面部表情和眼神训练也很重要。受阅人员要注意“八股劲”——“两脚的蹬劲”、“两腿的挺劲”、“两臀的提劲”、“小腹的收劲”、“两肩的张劲”、“前胸的迎劲”、“头部的顶劲”、“两眼的睁劲”。为了确保阅兵当天能展现出坚毅有力的眼神,平时对于眼睛的训练要求做到长达40秒不眨眼。黄智平说,最初训练时眼泪会忍不住往下流,但还是要坚持再坚持。

在平时的训练生活中,拿秒表卡时间,拉线标齐排面,用尺子测量间距……精益求精,为的就是在阅兵当天能够展现出更好的精神风貌。黄智平告诉大家,训练时“踢腿要狠、步幅要准、上体要稳”。

着装方面,每个人的鞋子、衣服、裤子、帽子等都是量身定做的,所以看起来非常合身。他笑着告诉大家:“训练以外的时间都是用来做任务准备的。所谓任务准备就是整理着装,皮鞋要擦到可以反光。”

训练方面,他指出阅兵方队要与军乐团不断磨合,每一步都要踩在点子上。每天至少训练8小时,6点半起床,晚上10点半左右休息。每天基本需要换3身衣服,因为汗水完全把衣服给泡湿了,以至于“出操一身汗,收操一身碱。”

黄智平还给大家分享了阅兵背后的故事——有一位队员,因为没跟上进度,经常自己在训练时间以外的时间加练,后来变成了“排头兵”;有的队员,为了完成训练任务,连续2次推迟婚期;黄智平自己,也曾经因为训练脚腕负伤,但依旧坚持用一条腿训练,不曾懈怠,也不敢懈怠。

每一个人的拼搏和努力,都是为了在那“96米、128步、1分06秒”的阅兵仪式上,展现出最好的自己,展现出最好的阅兵精神。黄智平感慨道:“虽然只参加了一次受阅,但是却感受到一生的荣光。”

至此,博雅讲堂圆满结束。丰富的照片、娓娓道来的讲述,生动再现了阅兵背后的故事。本次讲座的开展,既增加了同学们对于阅兵的了解,也弘扬了阅兵精神,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培养了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33号

粤ICP备05084331号  南方医科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