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18日)上午举行的广州市第82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队长、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王华讲述了自己在支援湖北时难忘的抗疫故事。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15名医疗队员与广东援鄂医疗队一道,在除夕下午紧急集结后连夜飞抵武汉市,整建制接管最早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之一,汉口医院的住院病区。

使命胜于安危。1月26日下午,经过短暂防护培训,援鄂医疗队马不停蹄立即进驻汉口医院呼吸六病区。当时,病房爆满,病人急需帮助。病人最需要什么,是药物?没有特效药。是医生和护士?但援鄂医疗队又能给他们什么?是氧气!由于新冠肺炎病情具有“僵持”期和自限性的特点,如果充分供氧,一旦挺过僵持期,病人康复的希望就大大增加。然而,当时汉口医院氧气供应不足。怎么办?队员们想到了氧气瓶和制氧机。几天内大家迅速募集到130多台制氧机、70多个氧气瓶,极大缓解了患者的呼吸困难状况。为提高氧疗效果,队员们还发挥想象力,募集了700多个储氧面罩、无创头罩,将制氧机和储氧面罩、高流量氧疗机器、无创头罩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吸氧效果。最终,援汉前期共92例重症患者,通过积极氧疗,79人康复出院。不断来回搬运和更换70多公斤、齐人高的氧气瓶也成为医疗队所有医生和护士难忘的记忆。一些重症患者,有时一个人一晚上就得更换15个氧气瓶,娇柔的女护士也练成了“大力士”。

此次抗疫,医疗队最大的感受是,置身于这样的疫情大考中,作为一名冲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在奔忙奋战的59个日夜里,医护人员脑子里全副精力想的,就是怎样多救人,尽快治好人,这已成为大家的一种本能,一种心照不宣、意气相通、步调一致的责任,更是一种胜于自身安危的使命!